|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贴近水体边缘的监测设施,凭借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与部署方式,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展现出显著使用优势。其优势围绕安装、监测、运维、环境适配及成本等核心需求展开,能有效弥补传统监测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的局限性,为水质持续监测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安装与空间适配性是立杆式岸边站的突出优势。该类型岸边站以立杆为核心支撑结构,无需大规模土建施工,仅需在岸边平整区域固定立杆即可完成基础安装,对场地要求低,尤其适用于岸边空间狭窄、地形复杂(如斜坡、硬质堤岸)的区域,能灵活适配不同岸线形态。同时,立杆结构可将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等设备分层安装,合理利用垂直空间,避免设备占用过多岸边平面面积,减少对岸边通行、景观及其他设施的影响,安装周期短,能快速投入监测使用,降低前期部署成本与时间成本。 监测效能与数据可靠性优势显著。立杆式岸边站可根据监测需求,将传感器精准部署至不同水深位置,实现水体垂向分层监测,全面捕捉不同深度水质参数(如溶解氧、pH 值、浊度等)的变化差异,相比单一深度监测更能反映水体整体水质状况。此外,岸边部署方式使设备能直接采集近岸水体样本,避免因远距离采样导致的样品运输损耗或污染,同时减少水流、风浪对设备的直接冲击,传感器工作环境相对稳定,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与准确性更高。部分立杆式岸边站还可集成气象监测模块(如风速、降水量),实现水质与周边气象数据的协同采集,为水质变化原因分析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运维便利性与安全性优势明显。设备部署于岸边立杆上,工作人员无需涉水或乘船即可完成日常维护,如传感器清洁、校准、试剂更换(针对试剂法设备)及设备检修等操作,极大降低了运维难度与安全风险,尤其在恶劣天气(如暴雨、汛期)或复杂水体环境(如深水、污染水体)中,运维安全性更突出。同时,立杆结构使设备位置相对固定且易于识别,便于工作人员定期巡检,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如传感器故障、线缆松动),缩短故障排查与修复时间,保障监测工作持续开展。 环境适应性与抗干扰能力较强。立杆式岸边站的立杆与设备外壳多采用耐腐蚀、抗老化材质(如不锈钢、工程塑料),能耐受水体蒸发、风雨侵蚀及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不易损坏,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此外,设备远离水体中央的强水流、水生生物密集区,可减少水流冲击导致的设备移位、传感器磨损,以及水生生物附着(如藻类、贝类)对传感器检测精度的影响,降低设备故障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成本管控与扩展性优势不容忽视。从长期使用成本来看,立杆式岸边站无需持续投入船只、人工采样等费用,运维成本低于传统人工监测与水上浮标监测;设备结构简单,后期维修更换部件成本较低。在功能扩展性上,立杆可预留安装接口,根据后续监测需求灵活增加传感器类型(如重金属、有机物传感器)或扩展数据传输模块(如升级至 5G 通信),无需重新搭建基础结构,能快速响应监测需求变化,提升监测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