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天气会引发海洋剧烈风浪,对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的锚链系统造成强冲击,易导致锚链断裂、锚体移位或浮标倾覆,直接中断监测工作。台风来临前需聚焦锚链系统的 “强度核查、加固防护、应急预备” 三大核心,落实应急维护内容,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对锚链的破坏。 锚链状态全面排查是首要环节。需提前 72 小时启动锚链专项检查,通过浮标搭载的姿态传感器与锚链张力监测模块,远程获取锚链实时张力数据,判断张力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无异常波动或持续升高);同时,派遣运维船只靠近浮标,通过目视观察与专用工具检测,查看锚链外观是否存在磨损(如链环变形、表面划痕)、锈蚀(如大面积锈迹、链环连接处腐蚀)或裂纹,重点检查锚链与浮体连接的卸扣、转环等关键部件,确认是否有松动、变形或磨损痕迹。若发现锚链局部磨损厚度超过原直径的 10%,或链环存在明显裂纹,需立即标记并制定更换或加固方案,避免台风中因锚链强度不足断裂。 锚链张力与长度调整是关键防护。根据台风预警等级(如强台风、超强台风)与海域风浪预测数据,调整锚链长度:若预计台风引发的浪高超过 5 米,需适当缩短锚链长度(通常缩短原长度的 1/5-1/4),减少锚链在风浪中的摆动幅度,降低张力峰值;若海域水深较浅且底质为泥质,可适当增加锚链垂度,利用锚链自重增强抗漂移能力。同时,检查锚链张力调节装置(如液压张紧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台风期间可根据实时张力变化动态调整,避免锚链因张力骤升断裂;对于多锚点浮标,需确保各锚链张力均匀,若存在张力偏差(差值超过 10%),需通过调节锚链长度或锚体位置平衡张力,防止单条锚链过载损坏。 锚体与连接部件加固不可忽视。针对锚体,需核查锚体与锚链的连接是否牢固,用扭矩扳手紧固锚链与锚体的连接螺栓(扭矩值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若螺栓存在锈蚀或滑丝,需立即更换为耐腐蚀高强度螺栓;同时,检查锚体抓底状态,通过声呐探测确认锚体无移位、无倾斜,若锚体抓底不牢(如底质为砂质且锚体部分抬起),需投放临时配重块(如铸铁配重),增强锚体抓地力。对于锚链与浮体的连接部位,需加装防磨衬套(如聚氨酯衬套),减少台风中锚链摆动对连接部件的磨损;同时,用高强度绑扎带对锚链靠近浮体的 1-2 米段进行固定,限制锚链横向摆动幅度,避免与浮体外壳碰撞损坏。 应急备件与预案准备是最后保障。提前准备锚链应急备件,包括备用锚链(长度不少于 10 米)、卸扣、转环、螺栓及专用连接工具,确保备件与现有锚链型号匹配;同时,检查运维船只的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VHF 对讲机)、导航设备及吊装设备(如小型起重机)是否正常,确保台风后可快速开展锚链修复工作。制定锚链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台风期间锚链断裂、浮标漂移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浮标定位、临时固定、锚链更换等步骤;提前与周边海事部门、港口管理部门沟通,获取台风期间海域通航信息,避免运维作业受通航限制影响。此外,台风来临前需记录锚链初始状态数据(如张力值、锚链长度、锚体位置),为台风后锚链损伤评估提供对比依据。 通过落实上述应急维护内容,可显著提升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锚链系统的抗台风能力,减少台风导致的锚链故障,最大限度保障浮标在台风期间的稳定性,为台风后快速恢复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