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长期处于海水环境中,生物附着会对其传感器性能、结构稳定性及数据采集精度造成显著影响,处理生物附着需结合预防性措施与主动清除手段,形成系统性的防护体系。 
物理防附着技术是基础防护手段,通过改变监测站表面特性减少生物附着的可能性。在设备外壳及传感器表面采用低表面能材料,这类材料具有疏水、光滑的特性,可降低微生物、藻类及贝类的附着能力,使附着生物难以牢固黏附。同时,在关键部位安装机械防附着装置,通过定期的微小振动或旋转运动,破坏生物附着的初始黏附层,阻止其进一步生长繁殖。此外,合理设计设备结构,避免形成水流停滞区域,减少生物聚集的局部环境,也是物理防护的重要环节。 化学防附着方法需在环保前提下发挥作用,通过缓释型防污剂抑制生物附着。在监测站的非敏感区域涂覆含低毒防污成分的涂层,这类涂层能缓慢释放具有杀菌或抑制作用的物质,形成抑制生物附着的化学屏障,但需严格控制释放量,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对于传感器等精密部件,可采用局部化学处理,如定期喷施环保型防污剂,在不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前提下,清除初期附着的微生物,防止生物膜形成。化学方法需与定期检测相结合,确保防污剂浓度处于安全有效的范围内。 生物防附着技术通过生态调控或生物竞争抑制附着生物生长。引入对目标附着生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利用其代谢产物抑制附着生物的附着与繁殖,形成自然的生物防护屏障。同时,利用某些海洋生物的排斥特性,在设备表面接种特定藻类或贝类,通过占据附着空间与资源,阻止有害附着生物的生长,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但需筛选适应监测站所处海域环境的生物种类,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造成生态风险。 定期清理维护是控制生物附着的关键补充措施。根据监测站所处海域的生物附着强度,制定合理的清理周期,采用潜水作业或回收设备的方式,对附着生物进行机械清除。清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设备的传感器及结构部件,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坏。清理后应对设备表面进行处理,重新涂覆防污材料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延长生物附着的周期。同时,结合清理工作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因生物附着导致的故障。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能够有效控制生物附着的影响,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连续性,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