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近岸水体监测的主流设备形式,其安装设计充分适配岸边复杂环境与长期监测需求,相比其他安装类型(如浮台式、水下固定式),在安装流程、环境适配、运维效率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能快速落地并稳定发挥监测功能,为近岸水质监测提供高效支撑。 
一、安装流程简便,落地效率高 立杆式岸边站的安装无需复杂土建工程,大幅缩短部署周期。其核心结构以金属立杆为主体,安装时仅需在岸边平整区域浇筑小型混凝土基座(或采用预制基座),待基座固化后即可固定立杆,无需开挖大型基坑或搭建复杂支架;设备集成度高,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供电系统(如太阳能板、蓄电池)均预装于立杆或配套机箱内,现场仅需完成立杆固定、线缆连接与传感器水下部署,操作步骤简单,2-3 人团队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全套安装,大幅降低现场施工难度与时间成本,尤其适合应急监测场景下的快速部署。 二、环境适应性强,场景覆盖广 该类型岸边站能灵活适配不同岸边环境,安装场景限制少。对立杆高度、传感器入水深度可按需调节,既能适配浅水岸边(如河流沿岸、湖泊滩涂),通过缩短立杆高度与传感器线缆长度实现精准监测,也能适应深水岸边,通过延长立杆或加装延伸支架确保传感器达到目标监测深度;立杆材质多为耐腐蚀不锈钢或复合材料,可抵御岸边盐雾、潮湿、紫外线等环境侵蚀,传感器线缆采用防水密封设计,能应对水体涨落、雨水浸泡等情况,无需担心设备因环境变化受损,适配河流、湖泊、水库、近海岸等多种近岸监测场景。 三、运维操作便捷,成本可控 立杆式结构为日常运维提供便利,降低长期运维成本。设备主体(如供电模块、数据终端)安装于立杆上部或岸边机箱内,运维人员无需涉水即可完成设备检查、试剂补充、数据导出等操作,避免水下或浮台运维的复杂流程;传感器部署方式灵活,部分传感器可通过立杆上的升降装置实现快速提拉,无需借助船只或潜水设备即可完成清洁、校准与更换,减少运维人员的作业风险与操作难度;此外,立杆式设计便于加装防护装置(如防盗锁、遮阳棚),降低设备被盗或恶劣天气(如暴雨、暴晒)的影响,减少运维频次与突发故障处理成本。 四、监测稳定性高,数据可靠性强 安装结构的稳定性直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立杆固定于混凝土基座,整体结构稳固,能抵御岸边风力、水流冲击与小型波浪扰动,避免设备倾斜或移位导致的传感器检测位置偏移;传感器通过专用支架固定,入水深度恒定,不会因水位小幅涨落改变监测点位,确保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立杆与岸边地面保持刚性连接,无明显振动,减少因设备晃动对光学传感器、电极类传感器的信号干扰,保障检测数据稳定,避免因安装不稳导致的数据波动或失真。 五、空间占用小,对环境影响低 立杆式岸边站安装时对岸边空间占用极小,环境破坏性低。其基座占地面积小,无需占用大量岸边土地,也不会破坏岸边植被或地貌;传感器水下部署仅需小型固定支架,不会对水体底质、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干扰,相比浮台式设备无需担心对航运、水产养殖的影响,尤其适合生态敏感型岸边区域安装,在实现监测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扰动,符合生态监测的环保需求。 综上,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凭借安装简便、环境适配广、运维便捷、监测稳定、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近岸水质长期监测的优选方案,能高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测需求,为水质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