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部署质量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备运行稳定性,需从选址、安装、系统适配等多维度进行科学规划,确保监测功能有效落地。 
一、选址规划需兼顾监测代表性与环境适应性 应优先选择水流平缓、水质均一的岸段,避开急流、漩涡或死水区域,减少水流扰动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同时需考虑水位变化范围,确保采样装置在高水位时不被淹没、低水位时仍能接触水体,必要时配备可调节的升降支架。选址需远离污染源直接排放口及人为活动密集区域,避免局部污染或人为干扰导致数据失真。此外,还需评估周边通信信号强度与光照条件,确保无线传输稳定且太阳能供电系统能获取充足能源。 二、设备安装需遵循标准化流程 立杆基础采用混凝土浇筑,深度不低于 80 厘米,确保抗风等级符合当地气象条件,立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 1° 以内。传感器安装位置距岸线距离根据水体深度确定,通常为 1-3 米,采样点水深保持在 0.5-2 米范围,避免河床底质干扰。线缆布设采用穿管埋地方式,埋深不小于 50 厘米,接头处做防水密封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太阳能板安装角度需根据当地纬度优化,确保正午时分直射光照,蓄电池舱体需做好防潮、隔热处理,舱内预留散热空间。 三、系统调试是保障运行质量的关键环节 设备通电后需进行传感器校准,按说明书要求用标准溶液对 pH、溶解氧等参数进行两点校准,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数据传输测试需连续运行 24 小时,验证通信链路的稳定性,检查数据完整性与时效性,同时测试报警机制的响应速度与准确性。对自动清洗装置、供电管理系统等辅助功能进行联动测试,确保各模块协同工作。 四、周边环境适配需减少外部因素干扰 在监测区域设置防护围栏,防止人为破坏或生物干扰,围栏高度不低于 1.2 米且预留维护通道。对岸边植被进行适度清理,避免枝叶遮挡太阳能板或落入采样区域,清理范围以设备为中心半径 3 米内。若岸边土壤松软,需采取硬化处理或加装防滑设施,防止设备因地基沉降发生倾斜。定期检查周边排水状况,避免雨季积水浸泡设备舱体。 通过系统性的部署规划,可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监测站的影响,为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