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在极端天气下的防护需构建全流程应对体系,通过前期预防、实时应对及事后恢复的系统性措施,降低恶劣天气对设备的损害,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一、极端天气来临前的预防性措施 需对岸边站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加固立杆与基础的连接部位,采用高强度螺栓紧固,必要时增加斜向支撑,提升整体抗风能力。检查设备外壳的密封性能,更换老化的密封圈和防水胶条,确保配电箱、传感器接口等部位达到防水等级要求,防止雨水渗入内部电路。对太阳能供电系统进行加固,调整光伏板的倾斜角度,避免强风导致组件移位,同时检查蓄电池的固定装置,防止震动造成电极脱落。 二、针对不同类型极端天气需采取专项防护 遭遇强风天气前,需收起易受风力影响的部件,对可调节的传感器探头进行角度调整,减少迎风面积。暴雨来临前,清理岸边站周边的排水通道,确保雨水能快速排出,避免积水浸泡设备基础;升高数据采集终端的安装位置,防止水位上涨导致设备进水。雷电天气前,检查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确保符合规范要求,断开非必要的电源连接,启用浪涌保护器,防止雷击产生的过电压损坏电路元件。 三、极端天气期间的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不可或缺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密切关注岸边站的运行状态,实时传输设备姿态、供电电压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程序。配备备用电源系统,在主电源中断时自动切换,保障核心监测功能的持续运行。设置设备异常自动保护机制,当检测到风速、水位等超出安全阈值时,自动切断非必要负载,进入低功耗防护模式,减少设备运行风险。 四、极端天气过后的检查与恢复需及时彻底 全面检查立杆结构是否存在变形、松动,若有部件损坏需立即更换,重新紧固所有连接点。清理设备表面的杂物和积水,检查传感器探头的清洁度和完整性,必要时进行校准调试。对电路系统进行绝缘测试,检测各模块的运行状态,更换受损的电子元件。检查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确保监测记录的连续性。 五、建立长效防护机制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定期开展极端天气防护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根据历年极端天气发生规律,制定设备维护周期,提前更换老化部件,增强设备的耐候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岸边站结构,便于快速更换受损组件,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同时,结合气象预警信息,建立提前响应机制,在极端天气来临前 24 小时完成所有防护准备工作。 通过上述多层级防护措施,可有效提升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在极端天气下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设备故障,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