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浊度检测仪的采样管路是水样输送的核心通道,若发生堵塞,会导致水样无法正常流通,仪器检测中断,甚至损坏泵体或电极。需从管路设计、预处理、日常维护等全流程采取预防措施,保障管路通畅,确保仪器稳定运行。 一、科学选型与管路设计,从源头减少堵塞风险 采样管路的材质与规格选择需适配监测水体特性。优先选用内壁光滑、耐磨损、不易吸附杂质的材质(如聚四氟乙烯、高强度聚乙烯),避免使用内壁粗糙的橡胶管或易腐蚀的金属管,减少杂质附着沉积的概率;管路内径需根据水体悬浮物含量合理选择,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应选用内径稍大的管路(通常不小于 8mm),降低水流速度过快导致的杂质堆积风险。同时,优化管路布局,尽量减少弯折角度,避免出现 90 度以下的直角弯或 U 型弯,减少水流死角;管路铺设需保持一定坡度,确保水样流动顺畅,避免因积水导致杂质沉降;若采样点与仪器距离较远,需合理设置中间缓存或反冲节点,防止管路过长导致的压力衰减与杂质沉积。 二、配置适配预处理装置,拦截水中杂质 根据监测水体的杂质含量,为采样管路配置针对性预处理装置,是预防堵塞的关键环节。对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体,需在采样口前端安装滤网(如不锈钢滤网、尼龙滤网),滤网孔径需根据杂质粒径选择(通常为 50-100 目),定期更换或清洗滤网,避免滤网堵塞后导致的管路负压与杂质穿透;若水体中含有黏性杂质或油类物质,可在管路中加装除油或除黏装置(如吸附柱、离心分离器),减少此类物质在管路内壁的附着。此外,可在采样管路中设置在线反冲系统,通过定期注入高压清水或压缩空气,对管路进行反向冲洗,清除附着在管壁的杂质;反冲频率需根据水体污染程度设定,悬浮物含量高时可增加反冲次数(如每 2-4 小时一次),反冲时间控制在 30-60 秒,避免反冲过度影响水样稳定性。 三、强化日常维护与清洁,及时清除潜在堵塞隐患 建立定期管路维护制度,是预防堵塞的重要保障。每日需检查采样管路的外观,查看是否存在变形、破损或接口松动,若发现管路老化或破损,及时更换新管路;每周需对管路进行一次全面清洗,使用专用清洗液(如弱酸性或弱碱性溶液,避免腐蚀管路)浸泡管路,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清除管壁附着的顽固杂质;对于长期运行的管路,每月需进行一次管路疏通检查,使用专用通管器(如软质尼龙刷)轻轻疏通管路,避免用力过猛损坏管路内壁。同时,定期检查采样泵的工作状态,确保泵体压力稳定,若泵压异常升高,可能是管路堵塞的前兆,需立即停机排查,避免泵体过载损坏;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及管路状态,建立维护档案,便于追溯潜在问题。 四、优化运行参数与监测策略,适配水体变化 根据监测水体的实时变化,动态调整仪器运行参数,可进一步降低堵塞风险。若监测过程中发现水样悬浮物含量突然升高,需及时提高反冲频率或更换更精细的滤网,避免杂质大量进入管路;调整采样流量,确保流量稳定在仪器推荐范围(通常为 0.5-2L/min),流量过大易导致杂质冲击管路,流量过小则易造成杂质沉降。此外,可在采样管路中安装压力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管路压力与流量变化,若压力骤升或流量骤降,立即触发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排查堵塞问题,避免堵塞恶化影响仪器运行。 通过上述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在线浊度检测仪采样管路堵塞的概率,保障水样输送通畅,为仪器精准检测提供稳定的水样供应,同时延长管路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