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油仪通过萃取水样中油类物质并检测其红外特征吸收实现定量分析,长期使用后,萃取系统、光学组件、管路等易残留油类、溶剂或水样杂质,导致检测基线漂移、数据偏差。清洗需遵循 “分部件针对性处理、试剂兼容、避免损伤” 原则,确保去污彻底且不破坏仪器核心功能,具体清洗方法梳理如下。 一、清洗前准备:筑牢安全与操作基础 清洗前需做好安全防护与设备检查。首先切断仪器电源,关闭萃取系统溶剂储存罐阀门,防止清洗时溶剂泄漏或电路短路;佩戴一次性耐有机溶剂手套、护目镜,避免清洗剂接触皮肤或吸入挥发气体。随后排空仪器内残留物质:通过仪器 “溶剂排空” 功能排出萃取管路中剩余的萃取剂(如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倾倒废溶剂收集瓶内的废液,并用无尘软布擦拭仪器表面油污与灰尘,为内部清洗创造洁净环境。 准备适配的清洗工具与试剂:工具方面,需选用无纤维脱落的超细纤维布、专用清洗棉签(刷头柔软无毛刺)、适配管路内径的尼龙清洗刷(避免划伤管壁)、分液漏斗(用于手动清洗萃取部件);试剂需根据污染类型选择,常规油类残留可用仪器专用清洗剂或纯萃取剂(与检测所用溶剂一致),顽固油污可搭配低浓度中性洗涤剂(需确认与仪器部件材质兼容),光学部件需使用专用光学清洗剂,严禁使用强腐蚀性或强氧化性试剂,防止损坏萃取池、比色皿等部件。 二、萃取系统清洗:消除油类与溶剂残留 萃取系统(萃取池、溶剂管路、分液部件)是污染重灾区,需按 “冲洗 - 浸泡 - 擦拭” 流程清洗。萃取池清洗需先拆卸池体(若可拆卸),用纯萃取剂冲洗内壁 2-3 次,去除表面浮油;若残留油膜较厚,向池内注入 1/3 体积的专用清洗剂,浸泡 15-20 分钟,期间轻轻晃动池体,使清洗剂充分接触内壁,溶解顽固油垢;浸泡后倒出清洗剂,用纯萃取剂反复冲洗至无清洗剂残留,再用洁净氮气或压缩空气吹干池内水分与溶剂,避免残留溶剂影响后续检测。 溶剂管路清洗需区分可拆卸与不可拆卸类型:可拆卸管路用尼龙清洗刷蘸取纯萃取剂,轻轻伸入管内沿同一方向刷洗,去除内壁附着的油类杂质,刷洗后用纯萃取剂冲洗管路,直至流出液清澈;不可拆卸管路通过仪器 “自动清洗” 功能,将纯萃取剂或稀释后的清洗剂注入管路,设置清洗循环(通常 3-5 次,每次 10 分钟),利用溶剂流动冲刷内壁残留,清洗后用氮气吹干管路,防止溶剂残留与后续水样交叉污染。 分液部件(如分液漏斗、电磁阀)需单独清洗:拆卸分液漏斗后,用纯萃取剂冲洗漏斗内壁,再用无尘软布蘸取少量中性洗涤剂擦拭密封面,去除油污与杂质,最后用超纯水冲洗至无洗涤剂残留,倒置晾干;电磁阀需用清洗剂喷洒在阀芯表面,待 10 分钟后用洁净棉签轻轻擦拭,清除阀芯处的油类堵塞物,确保阀门开关顺畅。 三、光学组件清洗:保障光路传输稳定 光学组件(比色皿、光学窗口、光源与检测器镜头)直接影响检测精度,清洗需格外轻柔。比色皿(或检测池)清洗需先用纯萃取剂冲洗内壁,去除油类残留;若内壁有污渍或指纹,用专用清洗棉签蘸取光学清洗剂,轻轻擦拭内壁,避免用力摩擦划伤光学涂层;擦拭后用纯萃取剂冲洗,再用超纯水冲洗 2 次,倒置在无尘滤纸上晾干,确保光学面无水印、无划痕。 光学窗口(如仪器光路通道的透明镜片)需用超细纤维布蘸取少量光学清洗剂,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擦拭,去除表面灰尘与油膜;若窗口边缘有顽固污渍,用清洗棉签蘸取清洗剂精准擦拭,避免清洗剂渗入光路内部;擦拭后用洁净空气吹去残留清洗剂,确保窗口透光率恢复正常。光源与检测器镜头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用专用镜头纸蘸取光学清洗剂,轻轻擦拭镜头表面,严禁擅自拆卸镜头组件,防止损坏光学 alignment(光路校准)。 四、管路与辅助部件清洗:避免杂质堵塞 仪器连接管路(水样进样管、废液排出管)与辅助部件(过滤器、电磁阀)需定期清洗。水样进样管若有泥沙、悬浮物堵塞,用超纯水反向冲洗管路,流速控制在 0.3-0.5L/min,冲洗时间不少于 5 分钟;若堵塞严重,用尼龙清洗刷轻轻疏通管路,再用超纯水冲洗至无杂质流出。废液排出管需拆卸后用纯萃取剂冲洗,去除管内残留的油类与废液结晶,再用超纯水冲洗,确保管路通畅无堵塞。 过滤器(如水样预处理过滤器、溶剂过滤器)清洗需先拆卸滤芯,用超纯水冲洗滤芯表面杂质,若滤芯为可清洗类型(如金属网滤芯),用中性洗涤剂浸泡 10 分钟后冲洗干净,晾干后重新安装;若滤芯不可清洗(如滤膜),直接更换同规格新滤芯,防止杂质通过过滤器进入仪器内部。辅助电磁阀清洗需用清洗剂喷洒在阀体与接口处,溶解油污与杂质,待 5 分钟后用洁净棉签擦拭接口,确保阀门密封良好、开关正常。 五、清洗后检查与验证:确保仪器性能恢复 清洗完成后需全面检查仪器状态并验证清洗效果。首先观察各部件外观,确认萃取池、比色皿无破损,管路接口无泄漏,光学部件无划痕;重新连接仪器管路与电源,开启仪器预热 30 分钟,进行基线校准,若基线平稳且噪声值低于仪器规定范围(通常≤0.001AU),说明清洗有效。 随后进行标准溶液验证:用已知浓度的油类标准溶液(如 10mg/L 四氯乙烯油标准液)按正常检测流程操作,若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在允许范围(通常 ±5% 以内),且平行样检测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3%),表明仪器检测精度恢复正常。同时记录清洗时间、清洗试剂类型及验证结果,建立清洗档案;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制定清洗周期,通常建议每检测 50-100 个样品后进行 1 次常规清洗,若检测高浓度油样,需缩短清洗间隔,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