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油仪的使用需兼顾检测精度与操作安全,通过规范样品处理、试剂管理、仪器操作及环境控制等环节,最大限度减少误差来源,避免安全风险。其注意事项需贯穿检测全过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技术要求与安全标准。 
一、样品前处理的规范性 需使用洁净、干燥的采样容器,避免容器内壁残留的污染物干扰测定,容器材质应与样品及试剂兼容,防止发生溶出或吸附。样品需充分摇匀,确保油分在水体中均匀分布,对于含悬浮物的样品,需按规定方法进行预处理,去除颗粒物干扰,避免堵塞比色皿或影响萃取效率。萃取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振荡时间与强度,确保油分完全转移至萃取剂中,分层后需仔细分离有机相,避免带入水相或杂质,必要时进行二次萃取以提高回收率。 二、试剂的管理与使用 所用萃取剂、无水硫酸钠等试剂需符合纯度标准,避免因试剂纯度不足引入干扰峰。试剂应避光、密封存储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与热源,定期检查试剂的外观与有效期,变质或过期试剂不得使用。取用试剂时需使用专用移液器具,避免交叉污染,若试剂不慎接触皮肤或黏膜,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采取医疗措施。配制混合试剂时需按规定比例精准称量,搅拌均匀后静置至气泡消除,防止气泡影响光学检测。 三、仪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开机前需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接地是否良好,避免因电压波动或漏电损坏仪器部件。仪器需预热至规定时间,确保光学系统与电子元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预热期间不得进行检测操作。检测前需清洁比色皿,先用萃取剂冲洗内壁,再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外壁,避免留下指纹、水渍或纤维,比色皿的透光面需无划痕、无破损,放置时确保与光路对准,防止光线折射导致的信号偏差。 四、检测过程中的参数设置 需根据试剂类型与检测范围,正确选择测定波长与校准曲线,确保仪器的检测条件与试剂的光学特性匹配。注入比色皿的样品量需符合规定,既不能溢出污染仪器,也不能过少导致光路无法完全通过,液面若有气泡需轻轻敲击比色皿使其消除。每个样品测定前需用空白试剂校准仪器零点,空白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若空白值异常需重新检查试剂纯度与器皿洁净度。 五、仪器维护与校准 每次使用后需清理样品室,去除残留的试剂或样品,用柔软的布擦拭仪器表面,避免化学试剂腐蚀外壳。光学系统的透镜与光源需定期检查,若有灰尘需用专用镜头纸擦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或使用粗糙材料清理。按规定周期用标准油溶液进行校准,记录校准数据并绘制校准曲线,确保曲线相关系数符合要求,校准不合格的仪器需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 六、操作环境的控制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仪器受潮或光学部件发霉。检测区域需远离强电磁场、振动源及腐蚀性气体,防止干扰仪器的电子信号与光学系统。实验台面需平稳,避免仪器晃动影响检测稳定性,同时需配备通风设施,及时排出萃取剂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保护操作人员健康。 七、废液处理与安全防护 检测产生的废液(如含油废液、废弃试剂)需分类收集,不得随意倾倒,需交由专业机构按危废处理标准处置。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与实验服,在通风橱内进行试剂配制与样品萃取操作,避免吸入挥发气体。实验结束后需彻底清洗双手,妥善保管实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试剂批次、仪器参数及检测结果,确保数据可追溯。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注意事项,可有效保障红外测油仪的检测精度,降低操作风险,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使其在环境监测、水质分析等领域发挥可靠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符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与环保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