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依赖试剂与水样的化学反应实现连续监测,试剂更换是保障监测精度与设备安全的关键操作,需严格遵循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试剂污染、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核心注意事项如下: 
一、试剂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更换前需做好试剂与工具准备,确保流程顺畅。首先核查试剂信息,确认新试剂的种类、浓度与微型站要求一致(如消解剂、显色剂需匹配检测参数),检查试剂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剂;查看试剂外观,若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变质现象,需立即更换新批次试剂。同时准备专用工具,如无绒布、一次性手套、护目镜、试剂瓶扳手,以及废液收集容器(需耐腐蚀),所有工具需提前清洁,避免引入杂质。 需提前暂停微型站运行,通过控制系统关闭采样、反应等模块,切断试剂管路的液体输送,防止更换时试剂泄漏;若微型站配备试剂余量监测功能,需记录更换前的试剂剩余量,便于后续核对试剂消耗是否正常;此外,需确认操作环境通风良好,远离火源与热源,避免试剂挥发或受热变质,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手套与护目镜,防止试剂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 二、试剂更换中的操作规范 更换过程需严格把控细节,避免试剂污染与设备损伤。拆卸旧试剂瓶时,需先关闭试剂瓶与管路连接的阀门,缓慢拧下接口,防止试剂残留液滴漏;用无绒布擦拭接口处的残留试剂,确保接口干燥清洁,避免残留试剂与新试剂混合导致污染。安装新试剂瓶时,需先将瓶口与管路接口对齐,缓慢拧紧,确保密封良好,无渗漏;若为带压试剂瓶,需按说明书要求调节压力,防止压力过高导致试剂喷射或压力过低影响输送速率。 更换过程中需避免试剂交叉污染,不同类型试剂(如酸性试剂与碱性试剂)的更换工具需分开使用,若不慎接触,需用无离子水彻底清洗后再使用;新试剂瓶开封后需立即安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防止试剂吸潮、氧化或挥发;若试剂为易光敏型(如部分显色剂),需在避光环境下快速完成更换,必要时用遮光套包裹试剂瓶,减少光照影响。 三、更换后的设备检查与调试 更换后需全面检查设备状态,确保恢复正常运行。首先检查管路连接,观察接口处是否有试剂渗漏,若发现渗漏,需关闭阀门重新拧紧接口,必要时更换密封垫;启动微型站的试剂输送测试功能,检查试剂是否能正常输送至反应模块,观察管路内是否有气泡,若有气泡需通过排气阀排出,防止气泡影响反应效率。 需进行空白校准或单点校准,用标准空白溶液或低浓度标准溶液运行一次检测流程,确认设备检测值稳定在正常范围,无异常偏差;若校准结果超出允许误差,需排查试剂是否污染、管路是否堵塞,必要时重新更换试剂并再次校准。同时检查控制系统的试剂余量显示,确保新试剂的余量数据准确刷新,避免因数据异常导致后续误判试剂余量。 四、废液处理与记录归档 更换后的废液与旧试剂需合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旧试剂瓶内的残留试剂需倒入专用废液收集容器,不可直接排放;废液需按成分分类存放,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处置;旧试剂瓶需清洗干净后按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需详细记录更换信息,包括更换日期、试剂种类、批次、更换前后余量、操作人员及设备状态,形成完整的更换记录,便于后续追溯试剂消耗规律与设备故障排查;若更换后出现数据异常,需结合记录快速定位原因,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微型站持续稳定输出精准监测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