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的试剂更换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兼顾设备安全、试剂有效性及人员防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监测中断或数据偏差。以下从多维度梳理更换试剂时的核心注意事项,为实操提供明确指引。 
一、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更换试剂前需对微型站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停机状态,关闭与试剂输送相关的泵体及阀门,避免更换过程中试剂泄漏。核对待更换试剂的种类、规格及有效期,确保与监测项目匹配,且试剂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变质现象,过期或变质试剂严禁使用。 准备专用工具与防护装备,包括防滑手套、护目镜、专用扳手、试剂转移容器及废液收集袋。提前清洁试剂仓及周边区域,移除灰尘、水渍等杂物,确保操作空间整洁。查阅设备说明书,明确各试剂瓶的安装位置、管路连接方式及更换顺序,必要时通过拍照记录原始连接状态,避免后续安装错误。 二、试剂更换的操作规范 拆卸旧试剂瓶时需缓慢旋松接口,避免因内部负压导致试剂飞溅,同时用废液收集袋承接滴落的残留试剂,防止污染设备或周边环境。取下的旧试剂瓶需密封后分类存放,不得与新试剂混放,废弃试剂需按危险废物处理标准单独收集,交由专业机构处置。 安装新试剂前需检查瓶口及管路接口的密封性,更换老化的密封垫或 O 型圈,确保无渗漏隐患。将新试剂瓶按标识对应安装至试剂仓,旋紧接口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接口破损。对于易挥发或易氧化的试剂,需缩短暴露时间,开封后立即安装并旋紧瓶盖,减少试剂与空气接触引发的成分变化。 连接试剂管路时需确保管路无扭曲、打折,接口处完全吻合,必要时通过手动泵送少量试剂排除管路中的气泡,防止气泡进入检测系统影响测量精度。更换完成后逐一检查各连接点,确认无渗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三、更换后的系统校验 试剂更换后需启动设备进行系统自检,检查试剂余量传感器是否正常识别新试剂,确认管路中试剂流动通畅,无堵塞或压力异常。进行一次标准溶液校准,验证各监测参数的示值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重点关注与新更换试剂相关的检测项目,确保试剂性能符合要求。 通过设备操作界面查看实时测量数据,观察信号稳定性,若出现跳变、漂移等异常情况,需排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试剂是否添加到位,必要时重新进行排气操作或更换试剂。连续监测 3-5 个周期的空白样品,确认基线稳定后,方可恢复自动监测模式。 四、安全防护与记录管理 操作人员需全程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试剂,若试剂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根据试剂特性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操作结束后需用专用清洁剂清洗手部,妥善收纳工具与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污染。 详细记录试剂更换信息,包括更换日期、试剂名称、批次编号、更换前后的余量、操作人及系统校验结果等,形成完整的维护档案,便于后续追溯与分析。定期汇总试剂消耗数据,结合监测频次与环境条件,优化试剂更换周期,确保库存充足,避免因试剂耗尽导致监测中断。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可有效降低试剂更换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的稳定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