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在管网关键节点部署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及传输模块,实现对管网内水体 pH 值、浊度、余氯、溶解氧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是保障管网水质安全、排查污染隐患的核心设施。其安装需适配地下管网密闭、潮湿、空间狭窄及水流复杂的环境特性,围绕前期勘察、设备适配、规范安装、系统调试等核心环节,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数据可靠。 一、安装前期勘察与规划 前期勘察是安装的基础,需精准掌握管网情况与环境条件,规避安装风险。首先是管网参数勘察,需明确安装点位的管网管径、材质、埋深、水流方向与流速,选择水流平缓、无剧烈湍流的管段(如直管段中部),避免安装在管道弯头、阀门、泵体出口等易产生水流扰动的位置,防止水流冲击导致传感器检测偏差或设备损坏;同时确认管网内水体压力、温度范围,确保所选设备的耐压、耐温性能与实际工况匹配。其次是现场环境勘察,排查安装区域周边是否存在强电磁干扰源(如高压电缆、变压器),避免干扰数据传输;评估地下井室(若有)的空间大小、通风条件与排水能力,确保设备安装与后期维护有足够操作空间,且能有效应对井室积水、潮湿问题;此外,需确认供电与通信条件,规划电源线、信号线的布线路径,避免与其他管线(如燃气管道、电缆)冲突,确保供电稳定、信号传输通畅。 二、设备选型与预处理 设备选型需适配地下管网环境,预处理需保障设备性能稳定。 一是核心设备选型,水质传感器需选择防护等级不低于 IP68 的防水、防腐型号,探头材质需耐受管网内水体的腐蚀(如 316L 不锈钢、聚四氟乙烯),且具备抗生物附着功能,减少微生物滋生对检测的干扰;数据采集终端需具备防水、防尘、抗电磁干扰能力,支持低功耗运行(若采用电池供电),确保长期稳定工作;传输模块需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适配的通信方式(如 4G/5G、LoRa、光纤),确保能穿透地下环境实现数据实时上传。 二是设备预处理,安装前需检查传感器、采集终端外观是否完好,接口有无损坏,通电测试设备是否正常启动、信号是否稳定;传感器需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预校准(如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确保初始检测精度;对设备接口进行防水处理,缠绕防水胶带并涂抹防水密封胶,防止地下潮湿环境导致接口进水短路。 三、现场安装操作规范 现场安装需严格遵循流程,兼顾设备固定、管路连接与安全防护。 一是传感器安装,根据管网类型选择适配的安装方式:若为管道式安装,需在管网上开孔并安装专用法兰或三通接头,确保接头与管道密封良好(加装密封圈并紧固螺栓),将传感器探头通过接头伸入管道内,调整探头位置使其完全浸没于水流中,且避免触碰管道内壁;若为壁挂式或支架式安装(适用于管网井室),需用膨胀螺栓将传感器固定在稳定支架上,确保探头与水体充分接触,且远离井室底部积水区域。安装过程中需轻拿轻放传感器,避免碰撞损坏探头;传感器线缆需固定在管壁或支架上,预留一定余量(避免管网震动拉扯线缆),线缆接头处需做防水、防腐处理。 二是数据采集终端与供电安装,数据采集终端需安装在管网井室的干燥区域或地面控制柜内,若安装于地下,需配备防水机箱,机箱底部垫高避免积水浸泡;终端与传感器之间的线缆需采用屏蔽线,减少干扰,线缆长度需匹配安装距离,避免过长导致信号衰减;供电线路需选用耐腐、耐磨的电缆,若采用市电供电,需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若采用太阳能或电池供电,需确保太阳能板安装在光照充足的地面位置,电池组需置于防水机箱内,且定期充电周期符合设备功耗要求。 三是管路与附件安装,若系统包含采样管路(如自动采样器),需选择耐腐材质的管路,管路连接需密封严实,避免漏水;在采样管路上安装过滤器,去除水体中悬浮物,防止堵塞传感器或采样泵;安装阀门用于设备维护时切断水流,阀门需选用耐腐蚀、易操作的类型,且标注开关方向;所有管路与附件需固定牢固,避免水流冲击或管网震动导致移位、泄漏。 四、系统调试与验收 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全面调试,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准确。 一是电气与通信调试,接通电源后检查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指示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测试数据采集终端与传感器的通信连接,确认传感器数据能正常传输至终端;调试远程数据传输功能,检查数据是否能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若存在信号弱或传输中断,需调整传输模块位置或增加信号放大器。 二是水质检测调试,启动系统进行空白校准,确保传感器零点稳定;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如余氯标准溶液、pH 标准缓冲液)进行量程验证,确认检测数据与标准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连续运行 24 小时,观察各参数检测数据是否稳定,有无异常波动,若数据波动过大,需排查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管路是否存在气泡或泄漏。 三是验收与记录,调试完成后需进行安装验收,检查设备安装是否牢固、管路连接是否密封、防水防腐处理是否到位;记录安装信息,包括安装点位、设备型号、传感器参数、校准数据、通信方式、供电类型等,建立安装档案;对维护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明确日常维护流程(如传感器清洁、校准周期、设备故障排查),确保系统后期稳定运行。 五、安全操作规范 安装过程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 一是地下作业安全,进入地下井室前需检测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如硫化氢、甲烷),浓度超标时需通风换气至安全范围;作业人员需穿戴安全帽、防滑鞋、救生绳,井外需有专人监护,配备应急救援设备;使用电动工具时需做好绝缘防护,避免触电风险。 二是管网作业安全,在管网上开孔、安装接头前,需关闭上下游阀门,排空管道内积水,确保作业区域无水流;避免在管网压力过高时进行安装操作,防止水体喷射伤人;安装完成后需缓慢开启阀门,检查接头密封情况,避免瞬间水压冲击损坏设备。 三是环保安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包装材料、切割废料)需集中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于管网或地下井室;避免安装操作污染管网内水体,若需在管网内进行清洁,需使用符合水质标准的清洁液,清洁后彻底冲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