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氨气敏检测仪电极作为气体浓度检测的核心部件,长期使用易受环境湿度、气体杂质影响导致性能漂移,定期校准是保障检测精度的关键。校准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围绕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等核心环节开展,确保电极响应准确匹配实际气体浓度。 
一、校准前准备工作 校准前需做好设备与环境准备,首先确认检测仪处于停机状态,断开与采样系统的连接,避免待检测气体干扰校准过程。检查电极外观,确保电极膜无破损、污染或老化,若存在污渍需用专用清洁液轻柔擦拭,干燥后再进行校准。准备校准所需材料,包括符合标准浓度的零气(如高纯氮气,氨气浓度低于 0.1ppm)、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氨气(浓度需覆盖检测仪常用量程,通常选择满量程的 20%-80%),以及校准专用连接管路、流量计等配件。同时,调节校准环境温度至 20-25℃、湿度至 40%-60%,避免温湿度剧烈波动影响电极响应稳定性,若环境条件不达标,需借助恒温恒湿设备调控。 二、零点校准操作 零点校准旨在消除电极基线漂移影响,首先将零气通过专用管路接入检测仪进气口,确保管路连接紧密无泄漏,调节流量计使零气流量稳定在设备规定范围(通常为 0.5-1L/min)。启动检测仪的零点校准模式,让零气持续通入电极检测室,待检测仪显示数值稳定(通常需 5-10 分钟,数值波动不超过 ±0.1ppm)后,执行零点校准程序,将当前检测值设定为零点。校准过程中需实时观察数值变化,若数值持续漂移无法稳定,需排查零气纯度是否达标、管路是否存在泄漏,或电极是否存在老化,排除问题后重新进行零点校准。 三、量程校准操作 量程校准需基于零点校准完成且数据稳定的前提,首先关闭零气供应,切换至标准氨气气源,确保标准气体浓度与检测仪量程匹配。连接标准气体管路,调节流量计至规定流量,待气体平稳通入检测室后,等待电极响应稳定,通常需 10-15 分钟,直至检测仪显示数值不再变化。此时对比检测仪显示值与标准气体实际浓度,若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不超过 ±2% 满量程),则量程校准合格;若偏差超出范围,需进入设备校准界面,按标准气体浓度调整电极灵敏度参数,直至显示值与标准值一致。调整后需保持标准气体通入状态 5 分钟,确认数值稳定无漂移,避免参数调整后出现反弹。 四、校准结果验证 完成零点与量程校准后,需进行结果验证以确保校准有效性。首先再次通入零气,检测零点数值是否回归至 0±0.1ppm,若偏离需重新进行零点校准;随后通入另一浓度的标准氨气(与量程校准浓度不同,建议选择量程的中间值),观察检测仪显示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若偏差仍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校准结果可靠。验证过程中需记录校准时间、零气纯度、标准气体浓度、校准前后数值等关键信息,形成校准记录,若验证发现数值偏差过大,需排查校准操作是否规范、标准气体是否过期,必要时更换标准气体或电极后重新校准。 五、校准后处理与维护 校准完成后,断开标准气体与零气连接,将检测仪重新接入采样系统,启动设备并观察实时检测数据,确认数值稳定无异常。对校准过程中使用的管路、流量计进行清洁,去除残留气体,避免污染后续检测样品;同时检查电极连接是否牢固,密封是否完好,防止气体泄漏影响检测。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设定下次校准周期(通常为 3-6 个月,若检测环境恶劣需缩短周期),并将校准记录归档保存,便于后续设备维护与数据追溯。此外,校准后需密切关注检测仪运行状态,若发现数值频繁漂移,需提前进行校准,确保电极始终处于准确检测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