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总磷监测仪需通过定期校准消除设备漂移、试剂损耗等因素带来的检测误差,确保总磷浓度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校准流程需遵循规范操作,覆盖从准备到验证的全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一、校准前准备 设备与环境检查:启动仪器,确认设备无故障报警,进样管路、反应池、检测池无渗漏、堵塞;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通常为 15-25℃)、无强光直射与剧烈振动,避免环境因素干扰校准结果。检查仪器供电是否稳定,若使用外接电源,需确认电压符合设备要求,防止校准过程中断电。 试剂与耗材准备:准备新鲜配制的总磷标准溶液(浓度需覆盖仪器检测量程,至少包含低、中、高三个浓度点),确认溶液澄清、无沉淀,标签标注浓度、配制日期与有效期;准备符合要求的空白水样(如超纯水,需确保不含磷);备好校准所需的专用清洗液、无尘布、移液器等工具,且耗材均在有效期内。 设备预处理:运行仪器自带的管路清洗程序,用空白水样反复冲洗进样管路、反应池与检测池,直至流出液检测值稳定且接近空白值,清除管路内残留的水样与试剂,避免交叉污染影响校准精度。 二、空白校准(零点校准) 空白水样注入:使用移液器准确量取定量空白水样,按仪器操作指引注入进样口,或通过自动进样系统将空白水样导入反应池,确保水样无气泡、无杂质进入检测环节。 空白反应与读数:启动空白校准程序,仪器自动加入试剂并完成反应(如消解、显色),待反应结束后,记录仪器显示的空白吸光度或空白浓度值。若空白值超出仪器规定范围(通常接近 0),需重新清洗管路与反应池,更换空白水样后再次校准,直至空白值达标。 空白值保存:确认空白值符合要求后,按仪器操作步骤保存空白校准数据,作为后续浓度校准的基准,确保仪器能自动扣除空白背景干扰。 三、标准曲线校准(浓度校准) 低浓度标准溶液校准:注入低浓度总磷标准溶液,启动校准程序,仪器完成试剂反应与检测后,记录仪器显示的检测浓度值。对比检测值与标准溶液实际浓度,计算误差,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5%),继续进行下一浓度校准;若误差超标,检查试剂有效性、进样量准确性,排除问题后重新检测。 中、高浓度标准溶液校准:按低浓度校准流程,依次注入中、高浓度标准溶液,分别记录检测值并与标准浓度对比,确保各浓度点误差均符合要求。校准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浓度点校准,需用空白水样清洗管路与反应池,避免前一浓度溶液残留影响后续检测。 标准曲线生成与保存:所有浓度点校准完成后,仪器自动生成标准曲线,查看曲线线性相关系数(通常需≥0.999),确认线性良好。若线性偏差过大,需重新配制标准溶液,检查反应条件(如消解温度、显色时间),重新进行全浓度点校准,直至线性达标,最后保存标准曲线数据。 四、校准验证 质控样验证:选取与实际水样浓度接近的总磷质控样,注入仪器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与质控样标准值,计算回收率(通常要求 90%-110%)。若回收率超出范围,需分析校准过程是否存在疏漏(如标准溶液变质、进样误差),优化后重新验证。 平行样验证:对同一浓度标准溶液进行 3 次平行检测,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确保 RSD≤5%,验证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若平行样偏差过大,检查仪器进样系统稳定性、反应池温度均匀性,排除设备故障后再次验证。 五、校准记录与后续操作 记录归档: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时间、环境温湿度、标准溶液浓度与配制信息、空白值、各浓度点检测值、误差与回收率数据、操作人员等信息,形成完整校准档案,便于后续追溯与维护。 设备复位:校准完成后,用空白水样再次清洗管路与反应池,将仪器切换至正常监测模式,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接收水样、输出数据,确保校准后设备可立即投入使用。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校准流程,可有效保障在线总磷监测仪的检测精度,为总磷浓度的实时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满足水质监测的准确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