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浮标水质监测站的部署位置,直接决定监测数据有效性、设备运行安全性及运维效率,需结合河道特性与监测目标综合考量,规避选址偏差导致的问题,核心注意事项如下: 
一、保障水质数据代表性 需选择水文特征稳定的断面,避开死水、急流漩涡及河道狭窄卡口段 —— 死水易致水质滞留变质,急流会加剧浮标晃动影响检测精度,卡口段水流异常易引发局部水质参数失真。结合监测目标定断面:监测流域整体水质选顺直、水流均匀的中游段,避免支流汇入干扰;监测排污影响需在排污口下游 500-1000 米处,确保污染物充分混合;监测水源地等敏感区,需在上游设预警断面,预留应急处置时间。 二、适配河道水文条件 控制部署水深在 1.5-3 米,过浅易触底或淤积,过深会增加锚泊负荷且表层与深层水质差异大;流速选择 0.2-1.0m/s 区间,过慢致数据滞后,过快易损设备。参考近 5 年历史最高水位,确保部署位置高于最高水位 1 米以上,规避洪水淹没或漂移风险;避开高泥沙区域,防止堵塞传感器或磨损部件。 三、规避安全风险源 远离航道、码头等船舶密集区,避免碰撞损坏,无法避开时需设警示标识并划定禁航区;远离桥梁、闸坝,防止水流突变冲击或水位骤降导致搁浅。不在排污口正前方 100 米内、垃圾堆放区及畜禽养殖区附近部署,避免高浓度污染物腐蚀设备或垃圾、废水干扰水样;遇腐蚀性水体,选水质稳定区域减少设备损耗。 四、兼顾运维便利性 优先选距岸边 500 米内、岸边有通行条件的区域,便于运维人员抵达,过远会增加成本且应急响应慢;避开芦苇、水草丛生区,防止缠绕设备或遮挡太阳能板。确保部署点有通信信号覆盖,避免额外增设中继设备;太阳能供电的浮标需选光照充足区,避开树木、建筑遮挡,保证日均有效光照不低于 4 小时。 五、防护外部干扰 远离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强电磁场源,避免干扰信号传输,无法避开时需保持 100 米以上距离或加装屏蔽装置。不在居民区、景区岸边近距离部署,防止人为破坏;远离爆破、施工区,避免振动损坏设备。台风、暴雨频发区,选两岸有山体、堤坝遮挡的位置,减少极端天气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