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悬浮物快速测定仪通过试剂与水样中悬浮物的反应(如浊度关联法、重量法辅助显色)实现快速检测,使用后需及时保养,避免试剂残留、部件污染或环境影响导致仪器性能下降,具体保养方法如下: 一、仪器整体清洁处理 使用后需第一时间清洁仪器内外,去除残留物质。先清理检测单元,若为比色管检测模式,需将用过的比色管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后,再用无悬浮物蒸馏水浸泡 10-15 分钟,刷洗内壁(使用软毛刷,避免划伤比色管),晾干后收纳;若为内置检测池,需启动仪器清洗功能(若有),用无悬浮物蒸馏水反复冲洗检测池 3-4 次,确保无试剂残留或悬浮物附着,冲洗后用干净吸水纸吸干检测池周边水分,防止液体渗入仪器内部。再清洁仪器外壳与操作面板,用蘸有少量中性清洁剂(如稀释的洗洁精)的湿布擦拭外壳,去除表面污渍、水样痕迹;操作面板与显示屏需用专用屏幕清洁剂喷洒在软布上轻轻擦拭,避免液体直接泼洒,防止按键失灵或屏幕损坏;通风口处的灰尘可用压缩空气(经干燥过滤)轻轻吹除,确保散热通畅。 二、核心部件专项维护 针对仪器核心部件,需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光学部件方面,检测池内的光学镜片(如光源镜、接收镜)若有污渍,需用无尘纱布蘸取无水乙醇轻轻擦拭,去除油污或试剂残留,不可用硬物或粗糙布料刮擦,防止镜片划痕影响透光性;若仪器配备可拆卸光学组件,清洁后需按原位安装牢固,确保光路对齐。加样部件方面,手动加样工具(如移液枪、滴管)需清洗干净,移液枪需拆卸吸头后,用蒸馏水冲洗枪头座,晾干后校准量程并放回专用收纳盒;若仪器自带微型加样泵,需用无悬浮物蒸馏水冲洗泵管 5-6 次,排空残留液体,防止泵管内悬浮物沉积堵塞管路,长期不用时可卸下泵管,晾干后存放。 三、试剂与耗材管理 妥善处理剩余试剂与耗材,避免污染或变质。将未用完的试剂密封保存,固体试剂需盖紧瓶盖,防止吸潮结块;液体试剂需检查密封性,标注使用日期,按说明书要求存放(如避光、冷藏),过期或出现变色、浑浊的试剂需及时丢弃,不可继续使用。耗材方面,用过的滤膜、试纸等需分类收集,放入密封袋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若试剂含毒成分,需按危险废物处置);未使用的耗材需检查包装完整性,放入干燥、密封的收纳盒,避免受潮或污染,定期整理耗材库存,及时补充短缺品类。 四、仪器存储防护 存储环境需严格控制,避免外界因素损伤仪器。存储前确保仪器完全干燥,若检测单元或管路内有残留水分,需放置在通风处静置 2-3 小时,或用吹风机(冷风模式)轻柔吹干。存储时需将仪器放入原装收纳箱,内衬海绵需清洁无杂物,仪器与配件(如电源线、校准液)需分类放置,避免相互碰撞;收纳箱需置于阴凉干燥处,温度控制在 5-30℃,相对湿度不超过 60%,远离强光直射、高温热源及腐蚀性气体(如盐酸、氨气),防止塑料部件老化、金属部件生锈。若长期不使用(超过 1 个月),需每月通电开机 30 分钟,激活电池(若为充电式)并检查仪器基础功能,避免电容老化或电池亏电。 五、定期检查与校准 定期检查仪器状态,确保性能稳定。每周需检查仪器线缆(如电源线、数据线)是否有破损、老化,接头处是否松动,若有问题需及时更换或紧固;每月需用标准悬浮物溶液对仪器进行一次校准,确认检测精度符合要求,校准后记录数据,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按说明书调整或联系厂家维修。此外,需定期检查仪器电池(若为便携式),充电时需使用原装充电器,避免过度充电或放电,电池寿命到期后需更换原装电池,不可使用兼容电池,防止损坏仪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