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因广泛应用于环境应急监测、土壤污染普查等场景,其测量准确性直接影响污染评估与决策。通过规范样品处理、优化仪器操作及强化质量控制,可显著提升检测精度,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 样品预处理的规范化操作是准确性的基础。水样需通过 0.45μm 滤膜过滤,去除悬浮颗粒物干扰,避免颗粒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影响测量;若水样浑浊度超过 10NTU,需加入 1% 硝酸溶液(体积比)消解,破坏有机物与重金属的结合态,确保离子形态一致。土壤样品需经风干、研磨过 100 目筛,称取 0.5g 样品加入 5mL 硝酸 - 高氯酸混合液(3:1),在便携式加热模块上 120℃消解至近干,冷却后用 0.2% 硝酸定容至 25mL,全程避免使用金属器皿,防止引入污染。 仪器校准的精细化实施可减少系统误差。采用 “三点校准法”:选择 0.1mg/L、1mg/L、10mg/L 的混合重金属标准液(含铅、镉、铜等目标元素),按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测量,每个点重复 3 次取平均值,校准曲线相关系数需≥0.999。每次现场检测前,用中间浓度标准液(1mg/L)进行单点核查,偏差超过 ±5% 时需重新校准。针对高基质样品(如海水、工业废水),需采用标准加入法:取 4 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 0、0.5、1.0、1.5mg/L 的标准液,通过外推法计算实际浓度,消除基体效应影响。 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控制能降低随机误差。测量时保持仪器稳定放置,避免振动导致的电极接触不良;电极探头需完全浸没在样品中,且与容器壁保持 5mm 以上距离,防止吸附干扰。每次更换样品前,用待测样品冲洗电极 3 次,避免交叉污染;检测间隙将电极浸泡在 0.2% 硝酸溶液中,维持活性状态。对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仪,需严格控制电解参数:富集电位按元素特性设定(如铅为 - 1.2V,镉为 - 0.8V),富集时间根据浓度调整(低浓度样品延长至 300 秒),确保离子充分沉积。 环境因素的针对性控制不可忽视。检测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15-35℃,温差剧烈时使用恒温杯保持样品温度稳定(波动≤±2℃),避免温度影响离子活度。湿度超过 80% 时,需用硅胶干燥剂包裹仪器电路接口,防止湿气导致信号漂移。强电磁场(如高压设备、无线电发射塔)会干扰检测信号,应保持至少 10 米距离,或使用屏蔽罩减少电磁干扰。 质量控制与验证措施是结果可靠性的保障。每批次样品需做空白试验(用 0.2% 硝酸代替样品),空白值应≤0.01mg/L,否则需排查污染来源。平行样测定相对偏差需≤10%,超出范围时需重新检测。对有证标准物质(如土壤标准样品 GBW07401)进行同步测定,确保测量值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建立检测记录台账,详细记录样品信息、仪器参数、校准数据及环境条件,为结果追溯提供依据。 通过上述操作,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的测量相对误差可控制在 ±8% 以内,完全满足应急监测与快速筛查的精度要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目标元素特性(如汞易挥发需低温保存)和样品基质差异,动态调整操作细节,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兼顾数据质量,为重金属污染快速评估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