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某种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反映了水中物质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COD 以 mg/L 表示。根据水质监测仪器检测的COD值,可将水质分为五类。其中,一类和二类COD小于15mg/L,基本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大于二类的水如果不能作为饮用水,三类COD≤20mg/L、第四类COD≤30mg/L、第五类COD≤40mg/L属于污染水质。 COD值越高,污染越严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有数百种。逐一分析这些有机物质既费时又费钱。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另一个是大多数有机物质可以被化学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们的碳和氢分别与氧形成无毒物质。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水中的有机物无论是在化学氧化过程中还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要消耗氧气。废水中的有机物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多,两者成正比关系。因此,污水被化学品氧化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COD(化学需氧量)。 由于COD(化学需氧量)能综合反映水中所有有机物的量,此类检测仪器多,检测方法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因此被广泛应用用于水质检测分析方面,已成为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和水体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我们都听到污水处理方面的比较。事实上,COD(化学需氧量)不仅反映水中的有机物,还代表水中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硫化物、亚铁离子、亚硫酸钠等。例如,如果水中的亚铁离子污水未经中和池去除,生化处理出水会有亚铁离子存在,出水COD(化学需氧量)可能超标。 污水中的有机物有的可以被生物氧化(如葡萄糖、乙醇),有的只能部分生物氧化和降解(如甲醇),有的有机物不能被生物氧化和降解。并且有一定的毒性(某些表面活性剂)。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就可以分为两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传统上COD(化学需氧量)基本上是指污水中的所有有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