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DissolvedOxygen) 
指溶解在水分子状态下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溶解氧的来源之一是当水中溶解氧不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渗入水体;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溶解氧随温度、气压和盐度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盐越多,水中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溶解氧不仅被水中的硫化物、亚硝酸盐、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还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好氧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因此,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体现。天然水中的溶解氧接近饱和值(9ppm),当藻类繁盛时,溶解氧含量降低。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对水体的污染会降低溶解氧。对于水产养殖,水中的溶解氧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会导致鱼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饮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应低于6mg/L。当溶解氧(DO)消耗率大于氧气溶解到水体中的速度时,溶解氧含量可以接近0。此时,厌氧菌可以繁殖,使水体恶化。它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2]。因此,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水产养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