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镁离子检测仪电极是实现精准测量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易受水样中污染物、温度变化及操作方式影响。科学的保养可延长电极使用寿命,维持检测精度,需从清洁、维护、存放及状态监测四个维度建立规范流程。 一、日常清洁 每次检测周期结束后,需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表面,去除残留水样中的悬浮物与离子。若检测高浊度或高有机物水样,需每日用软毛刷蘸取专用清洗剂(如稀盐酸溶液)轻轻擦拭电极敏感膜,去除附着的胶体物质与生物膜,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清洁时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如金属刷)或强腐蚀性试剂(如浓硝酸),防止划伤敏感膜或破坏电极镀层。清洁后需检查电极表面是否有划痕,若存在明显损伤需及时处理。 二、定期维护 每 1-2 周检查电极敏感膜状态,若发现膜表面出现裂纹、鼓包或变色,需立即更换新电极。参比电极需每月补充一次电解液,确保液位处于电极壳体标注的刻度范围内,补充时使用与原电解液同型号的试剂,避免不同成分电解液混合导致性能异常。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电极活化处理:将电极浸泡在专用活化液中(如含镁离子的缓冲溶液)2-4 小时,恢复敏感膜的离子交换能力,活化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投入使用。 三、存放保养 短期停用(1 周内)时,需将电极浸泡在 3-5mg/L 的镁离子标准溶液中,避免敏感膜干燥导致活性下降;长期停用(超过 1 周)前,需彻底清洁电极,吸干表面水分后放入专用包装盒,内置湿润滤纸保持湿度,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温度 10-30℃,相对湿度 50%-70%)。禁止将电极暴露在强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防止敏感膜材质老化;不可与金属部件混放,避免电极被划伤或腐蚀。 四、状态监测与故障预防 每次使用前观察电极线缆是否完好,若出现破损、接头松动或屏蔽层脱落,需及时更换线缆,防止信号传输受干扰。定期记录电极响应时间,正常状态下电极插入标准溶液后应在 1 分钟内达到稳定读数,若响应时间延长至 3 分钟以上,需检查是否存在膜污染或电解液耗尽,必要时进行深度清洁或更换。建立电极使用档案,记录每次保养时间、清洁方式及校准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判断电极性能变化趋势,提前规划更换周期。 五、保养后的校准验证 每次深度清洁或活化后,需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先测量低浓度标准液(如 0.1mg/L),再测量高浓度标准液(如 10mg/L),确保两次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在 ±5% 以内。若校准偏差超标,需重新检查保养步骤,排除清洁不彻底或活化液污染等问题。校准通过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避免因保养不当导致测量数据失真。 通过以上保养措施,可有效减少电极污染、老化等问题,将电极使用寿命延长至 6-12 个月(常规使用条件下)。保养过程需结合水样特性调整频率,在高污染水样中使用时,需增加清洁与维护次数,确保电极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