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色度快速测定仪的使用需遵循规范流程,通过科学操作实现对水样色度的快速、准确检测。其使用步骤涵盖前期准备、样品处理、仪器操作、数据记录等环节,每个步骤的细节把控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需结合仪器特性与检测需求严格执行。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检查仪器外观与配件是否完好,确认主机、比色皿、电源线(或电池)、校准液等齐全,电池电量充足(或电源连接稳定),避免检测中途因供电问题中断。根据检测标准选择匹配的比色皿,通常为石英或玻璃材质,检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有划痕、污渍,若有污染需用专用镜头纸蘸取纯水擦拭干净,确保光学通路畅通。同时准备好待检测样品,若样品中含有悬浮颗粒物,需提前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去除杂质以避免散射光干扰,过滤时选用孔径适宜的滤膜(通常为 0.45μm),防止滤膜本身引入颜色偏差。 二、仪器校准 开机后需按仪器说明书进行预热,通常预热时间为 10-15 分钟,使光学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校准过程需使用标准色度溶液(如铂钴标准液或稀释的铬钴标准液),先进行零点校准:向比色皿中注入纯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擦拭外壁后放入比色槽,确保透光面对准光路,盖好舱盖,按 “零点校准” 键完成基线设定。随后进行跨度校准:选用与待测样品色度范围接近的标准溶液,重复上述操作,注入标准液后进行校准,直至仪器显示值与标准溶液浓度一致,若偏差超过允许范围(通常 ±5%),需重新校准或检查比色皿是否配对。 三、样品测定的操作流程 取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比色皿,液面高度需覆盖光路(通常为比色皿容积的 2/3 以上),避免气泡产生,若有气泡需轻轻敲击比色皿侧壁使其上浮消散。用 lint-free 滤纸吸干比色皿外壁的液体和指纹,防止影响光的透过率。将比色皿放入比色槽,确保放置方向与校准时分一致(如标记面朝向同一侧),关闭舱盖后等待读数稳定,通常仪器会在几秒内显示测定结果,记录数据时需同时记录测定温度,因温度变化可能影响色度值。对于高色度样品,若超出仪器测量范围,需用纯蒸馏水进行稀释,记录稀释倍数,测定后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得到实际色度值。 四、数据记录与仪器维护 每次测定需进行平行样检测(通常 2-3 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确保重复性符合要求(相对偏差≤5%),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测定并排查原因。检测完成后,及时清空比色皿中的样品,用蒸馏水冲洗 3-4 次,倒置晾干后放入专用盒中保存,避免碰撞或划伤。仪器使用完毕后需关闭电源,若为电池供电需取出电池(长期不用时),防止漏液损坏电路。定期清洁仪器比色槽,去除可能残留的液体或灰尘,保持光学部件清洁,同时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期间核查,确保性能稳定。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测定过程中仪器显示异常(如读数跳变、无响应),需先检查比色皿是否放置正确、样品是否浑浊,排除后重启仪器重试。对于含有颜色且不稳定的样品(如易氧化或还原的水样),需尽快完成测定,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色度变化。测定挥发性样品时,需加盖比色皿防止组分挥发,同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避免影响操作人员健康。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使用步骤,可充分发挥便携式色度快速测定仪的优势,实现对地表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等样品色度的快速检测,为水质评价、工艺控制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同时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确保长期检测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