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浊度检测仪因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水质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前期准备误区
1、忽视仪器校准 便携浊度检测仪的校准是确保测量准确的关键步骤。但部分用户觉得校准过程繁琐,或者认为仪器新购入不久无需频繁校准,从而忽略了定期校准。实际上,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零部件老化等因素,测量精度会逐渐下降。若不按时校准,检测结果将与实际浊度值产生偏差,导致水质评估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使用标准浊度液对仪器进行校准。 2、采样容器选择不当
采样容器的材质、清洁度等都会对水样浊度产生影响。有些用户随意使用普通容器盛装水样,这些容器可能含有杂质、残留物,或者其材质会与水样发生反应,从而改变水样的浊度。应选用专用的、经过清洗和消毒的采样容器,确保容器内壁光滑、无杂质,避免对水样造成污染。 二、测量操作误区
1、测量时机把握不准 水样的浊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如悬浮颗粒的沉降、微生物的生长等。部分用户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采样后没有及时进行测量,导致水样状态改变,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采样时的浊度情况。应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量,若无法立即测量,需根据水样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并尽量缩短保存时间。 2、测量环境不达标
测量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会对仪器性能和水样浊度产生影响。一些用户在强光直射、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进行测量,这些不利条件可能导致仪器读数不稳定,或者使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状态发生改变。应选择在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相对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测量,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三、仪器维护误区
1、清洁保养不足 使用后不及时清洁仪器,会导致仪器表面和内部残留水样、杂质等,不仅会影响仪器的外观,还可能腐蚀仪器零部件,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同时,传感器作为浊度检测的核心部件,若长期不清洁,表面会附着污垢,降低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每次使用后,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用干净的软布擦拭仪器表面,并对传感器进行清洁和保养。 2、电池管理不善
便携浊度检测仪通常使用电池供电,若电池电量不足,会导致仪器工作不稳定,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有些用户不关注电池电量,等到仪器无法正常开机才更换电池,或者在电池长时间闲置后不进行充电维护,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应定期检查电池电量,及时更换或充电,对于长期不使用的仪器,应取出电池,避免电池漏液损坏仪器。
|